《In C》 by Sasha Waltz

剧场逐渐安静,舞台上灯光微弱,十几位舞者的剪影开始慢慢活动起来,起初舞者只是机械地转动头部,挥舞手臂,随着灯光渐亮,整个舞台也随之被注入了能量。

舞蹈名字《In C》是来自特里·赖利(Terry Rileys)在1964年创造的同名极简音乐,极简音乐最大特色在于重复使用同主题的乐段、缓慢地或不加以改变来呈现和谐的整体,各个小节会不断重复,加以难以捉摸、缓慢的改变、长时间极少或没有改变的旋律。在《In C》 的音乐中赖利创造了53个小节(phrase)。这也给了Sasha Waltz灵感,她在音乐的基础上创造了53个动作,在舞台上的舞者可以根据这53个既定动作自己决定如何跳,整场演出既有设定好的齐舞段落,又有舞者的即兴表演。

整个舞台布景简单,仅仅背后有一块幕布而已,但演员鲜艳的服装颜色配合后面不断变换的渐变色背景,使得环境和灵动的音乐与即兴的舞蹈融合地非常和谐。

©Jo Glinka 2021

 

这是第一次看Sasha Waltz的舞蹈,以前在柏林看芭蕾时并没有觉得多惊艳,虽然不是她的作品但总会让我对她这个团长有些怨言,这次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名气真的是靠实力换来的。作为一个当代舞蹈的即兴作品,完全摒弃了故事性,这也是我之前觉得当代舞难以入门的原因之一,但这部作品像是一个在博物馆展出的当代艺术品,只是加入了动作与时间的维度,像是一个流动的雕塑。凑巧的是这部作品在上个月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开业的时候有在门口演出过,让我觉得和其中Constantin Brancusi的 《Bird in Space》遥相呼应。

 

除了半固定半即兴这种新奇的编舞形式外,从传统的维度看这部作品质量也非常高,略显机械的舞蹈动作毫不违和,在机械中又透着绸缎一样丝滑的质感,视角放大到整个舞台,舞者走位表面上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却能带着观众的视线不断变换焦点,一个小时中完全不会觉得无聊。芭蕾看多了哪怕坐在前排都会举着望远镜只看首席,而这部《In C》却是全程展现了15个没有阶级,没有高下之分的舞者如何呈现出完美的和谐。

©Jo Glinka 2021

 

作为一个一直不爱看当代舞的观众,这次完全是冲着Sasha Waltz的IP去的,完全没有失望。就像美食一样,总要吃一次高级的才能在心里建立起一套标准,作为一个北方八百线城市长大的孩子,是在法国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味道是会有层次的,原来烹调得当的一颗豌豆是真的会在嘴里绽放出整个春天的。而这部极具春天感的《In C》也让我知道了日后在欣赏类似作品时要以一个怎样的标准去评判,而不是单出的 “没看懂,睡着了,不好看”。

Sasha Waltz舞团在新美术馆表演的视频可以在这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Rpn5C0Nns 观看

Terry Rileys的 音乐《In C》可以在这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YBhX0UH04 收听

8/10

Leave a comment